有個朋友最近說了個特別有“社會學意義”的笑話。他說:“你知道什麼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嗎?那就是公眾人物都在開淘寶,周圍熟人都在朋友圈賣原單。”這麼說雖然有點過分,但的確微信經濟已經成了熟人間不得不說的話題。甚至不少原本並不熟,或者本來是陌生人的人也通過微信天天看著TA曬的各種生活細節而成了“熟人”。
  這一群所謂的“熟人”里很有可能也包括你經常光顧的某家港貨店或者服裝店的店老闆,他們不但喜歡在朋友圈發公告通知大家又來了什麼樣的好東西,更熱衷於把到店的顧客加了微信再拉成一個群,這樣的一張“廣告網”比朋友圈更精準,比單獨發更省事。但作為一個顧客,是否買賬?如果你被店老闆拉了群,是第一時間退群,並把他們拉黑?還是關閉聲音,強制隱忍?再者可能你根本就很需要這些信息,非常樂在其中?
  再小的生意也想做成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的大佬們最愛說的幾件事現在但凡是個關註新聞的人估計都聽膩了,要麼就言必稱“用戶粘性”;要麼就是把一切客戶都叫做“粉絲”,要提高忠誠度,提高認同感。互聯網經濟不僅僅是IT界的事,也不僅僅是電商們的狂歡,再小的產業,再傳統的行業,只要需要傳播的,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的,都在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生意做成互聯網經濟。
  就拿你家樓下的服裝店來說吧,可能你就圖個方便、便宜,哪怕是第一次進去,最先迎接你的不是老闆的笑臉,而是貼在大門上的微信二維碼。只要一掃,這家店的老闆就成了你朋友圈裡的“朋友”。他跟你就算根本還是不知道名字的陌生人,但你們倆的生活,或者說一部分生活其實已經向彼此敞開了。這就是小店粘性的第一步。
  如果說和店老闆加了微信這一點還是小事,最多不過就是被他發在朋友圈的新品廣告轟炸一下,大不了打開“不再看他朋友圈”的按鈕就得了。但如果這位老闆還有更高的追求,他想和自己店里的顧客們集體互動,於是拉了一個“××店顧客群”,這事件就稍稍有點大了。因為群一旦建成就形成了一個人群,就算這隻是個虛擬的人群,但每個人在裡面的言行依然對所有人都有影響。對於店老闆來說,拉群之後無非有幾個層面,最低的層面就是保持顧客和自己的密切聯繫,上新啊,打折啊,第一時間都要發出來給大家知道。第二個層面就是和顧客成為朋友,換季時在群內說一句“註意保暖”,都會讓人有比買賣關係更近了一步的感覺。第三個層面就是方便組織活動,比如賣酒的可能會組織品酒會,賣保健品的可能會有答謝會,一方面有了群好通知,另一方面如果來的人完全彼此不認識,也沒氣氛,最好的就是先在群里混了個臉熟。而最高的第四層面就要看這位店老闆的眼界和抱負了,組群完全可以成為“生活態度”的輸出窗口,比如服裝店老闆經常分享穿衣心得,搭配知識,時間一長,她店里的客人很有可能穿衣服的感覺就跟店老闆如出一轍了。而若是旅行社的人組群在群內天天發各地美景,估計群內的人隔不了幾天就要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了。
  店老闆拉的群也有好玩的
  雖然說在這個人人都可能給你賣安利的時代,一看到“營銷”,“避之唯恐不及”成了不少人的條件反射,所以很多人一旦發現自己被店老闆拉進群,第一時間連想都不想就是果斷退群。的確,一個店老闆拉的群,沒有一丁點的廣告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就此屏蔽,是否會錯失,是否算是因噎廢食呢?
  小騫認為,不管是誰拉的群,最重要還是要能讓人在其中有所獲得。“如果一家店的東西特別好,而且比較緊俏,或者說群里的人有優先挑選的權利,我覺得這樣的群,就算老闆在裡面發廣告我也不煩,當然別天天發就好了。我之前經常光顧的茶葉店老闆就拉了個群,他從來都不推銷茶葉,而是經常在群里給大家普及茶葉的知識,只有群里的人才能參加。”
  還有一種老闆拉的群一定要參加,那就是老闆自己加之群友等人都是某個領域的痴迷者。比如陳源就是音響發燒友。“我之前一直在陳家祠附近的音響市場買設備,後來店老闆說有個群問我願不願意加入。發燒音響跟別的不一樣,二手互轉非常頻繁。誰有了好設備大家就在群里招呼去試聽。所以說這個群里每個人都是老闆,每個人也都是顧客,各取所需。”
  與此相似的還有票務群。Serena有一次買演唱會的票被拉進了一個票務群。雖然這個群的確是為了賣票而設,但由於票務的特殊原因,能買票的都是某人或某一類型的演出的粉絲,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能及時瞭解演出市場動向是非常必須的,後來很多人看了演出還會在群里評論,哪場好看,哪場不值得買等等,久而久之成了個微信群里的“豆瓣”,交流很有質量。
  而身為飾品店老闆的阿媚也頗有建群心得:“我在建群的時候,也很擔心,很怕會打擾到顧客。因為我們做的是設計品牌,所以客戶群也都相對高端,有很多成功女性。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給我面子,現在還真沒有人退群。我幾乎不在群里發新品信息,可以說做得比較文藝。早晨會分享一句話,晚上也會分享一句晚安心語,還會發一些穿搭指南。我以後還想在店里做沙龍,也可以請我的朋友或者群里的客人做分享,當然都是隨緣啦,不知道能不能做得起來。”
  核心提示
  什麼樣的消費者群才是好的群
  ●有互動
  沒有一個人會喜歡“簡單粗暴”賣廣告的,不要把群當做一個hardsale的地方,要傾聽顧客的聲音,要主動製造互動,因為群是更傾向於社交的組織,雖然在社交中可以做成生意。
  ●有point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尤其是當很多人對各種信息煩得要死的時候,如果一個群裡面發的信息不能給任何人以啟發和幫助,一點亮點都沒有,紛紛退群是早晚的事。所以要麼你的產品無可替代,要麼你的情懷無法割捨。
  ●有人情
  一說起商人,總讓人覺得唯利是圖,但如果一個店老闆拉的群,經常說一句“今天下午我做了杯子蛋糕帶到店里吃,姐妹們有空的就來啊”,那自然能沖淡商業氣氛。而姐妹們在吃蛋糕的時候,也往往就不知不覺地買了你幾件東西。而如果有人生病,噓寒問暖,也能讓人覺得非常有人情。
  ●朋友圈和公微一起用
  雖然群對於店老闆的好處的確非常明顯,但在自己還不太明確自家店在顧客心中的地位時,直接拉群還是有點危險的,有可能會失去已經建立的客戶關係。所以最好先在朋友圈做自家生意的推廣,還有可以開個微信公眾號試試,看看反響再建群。
  採寫:南都記者 張遠 南都插圖:彭莉羚  (原標題:其實店老闆的群沒有那麼可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j83wjdm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