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天下 NEW CULTURE VIEW100萬點招點中了高校監督的軟肋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近日,人大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因涉嫌違法違紀接受調查,引發公眾對高招問題的質疑。調查發現,自主招生、破格補錄和調換專業日益成為高招腐敗的三大“重災區”。業內人士透露,自主招生中有的“點招”異變成了權錢交易的工具,一個“點招”名額已經漲到了100萬元;對主管領導的“條子”,只能通過自主招生的途徑將其錄取(據12月3日《新京報》)。
    能夠形成社會共識的是,高校招生腐敗的根源在教育行政化以及學校行政權力不受監督。所以,在一方面致力於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推進教育去行政化的同時,不妨將如何規範和約束現在的高校行政權力,作為高招反腐的“速效救心丸”。一定程度上,高校的行政權力,是當下社會結構和組織中,最不受有效監督的權力之一。
    目前的高校就如同於國企,屬於圍牆之內自成一體的權力運行模式。正因此,外部的社會監督等等,往往被隔絕在圍牆之外。但高校又區別於國企,國企因為涉及經濟“高危”領域,多被社會和媒體高度關註,甚至是盯住一隻漏出來的尾巴不放,此外,國企尚有國資部門、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體制內監督。而高校的行政權力,對外往往披上一層學術的外衣,似乎並沒有權力的實質而顯得羸弱;對內卻可以主導和左右一切。
    更為關鍵的是,教育行政部門往往從行政業務上對高校進行指導和限制,而對高校的行政權力干涉不多。除此之外,審計、紀檢監察等行政監督部門,對高校行政權力的監督也不多,原因在於很難清晰界定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利、辦學自主權。緣此,高校的行政權力就在辦學自主權的掩護下,變成了純粹的靠內部的下級監督上級。顯然,內部的下級監督上級,是最不靠譜的。這也是“100萬上人大,大家都聽說過”,卻監督不住蔡榮生貪腐的原因所在。
    100萬賣一個“點招”指標,實質上點中了高校監督的軟肋。在當前教育行政化中,必須把對高校行政權力的監督,擺上顯著位置。一方面,需要加大對高校的行政反腐;另一方面,擁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多大的義務,招生的全過程和所有信息必須依法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擠壓掉暗箱操作的空間。
  燕農  (原標題:100萬點招點中了高校監督的軟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j83wjdm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